“会计学研究生系列规划教材”是由厦门大学原副校长吴水澎、厦门大学副校长吴世农、暨南大学副校长王华、厦门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黄世忠牵头组织全国相关院校的权威专家教授共同编写,为会计专业研究生核心课教材。教材基本涵盖了会计专业研究生所需掌握和了解的会计理论、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国际会计专题研究、信息化环境下会计与审计研究等诸多内容。本书立足于国内外现有研究文献,把握现代会计学科的发展脉络,为研究生提供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或研究空间,以便训练或培养研究生的研究思维、研究方法和独立研究过程。同时,本书也是对会计理论感兴趣的人士、有志于从事会计理论研究的人士的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会计理论》图书目录:
丛书序
前言
引言
总论篇
第1章 会计理论及其研究、创新、前沿和方法
1.1 会计理论及其研究
1.2 会计理论创新及其同会计理论研究的关系
1.3 会计理论创新或研究与会计学术前沿
1.4 注重培养判断理论前沿的能力和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1.4.1 研究生要培养善于提出问题的心态
1.4.2 要学会对学科前沿进行科学判断
1.4.3 掌握一套适合于自身特点的理论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第2章 会计和会计理论的发展
2.1 古代会计发展简史
2.1.1 原始计量记录行为的产生及表现形式
2.1.2 单式簿记的产生与发展
2.1.3 中国自己的复式簿记.
2.1.4 借贷复式簿记的产生与初步发展
2.2 近代会计发展简史
2.2.1 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1494年巴其阿勒《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的出版
2.2.2 复式簿记的传播与发展
2.3 现代会计发展简史
2.3.1 簿记时代向会计时代的转变:会计学的创立
2.3.2 传统会计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会计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
2.3.3 会计在计算与记录技术方面的重大:会计电算化和会计信息化
2.3.4 国际会计的发展与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和趋同
2.4 会计理论发展史:经济学和会计计量视角
2.4.1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的会计理论:与价值计量若即若离
2.4.2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的会计理论研究:走上价值计量的不归路
2.5 会计理论发展史:方法论视角
2.5.1 20世纪70年代以前的会计理论研究:从古典归纳法与演绎法的对立到逻辑实证主义占统治地位
2.5.2 证伪主义主导下的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中期的会计理论研究
2.5.3 20世纪80年代中期后的会计理论研究:精致证伪主义思想的引入
2.5.4 对百年来会计理论研究的总结与展望
2.6 会计和会计理论发展史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参考文献
第3章 会计理论及其内容、体系和意义
3.1 会计理论的涵义与功效
3.1.1 国外会计学界的观点
3.1.2 国内会计学界的观点
3.2 会计理论体系及其内容框架
3.2.1 会计理论体系研究的简要回顾
3.2.2 构建会计理论体系的原则
3.2.3 构建会计理论体系的模式
3.2.4 会计理论体系的内容框架
3.3 研究会计理论体系的意义
3.3.1 有助于会计学科的系统化
3.3.2 有利于开拓新的会计领域
3.3.3 有利于为会计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3.3.4 有利于解释、评价、指导和预测会计实务
参考文献
会计基本理论篇
第4章 规范会计研究与实证会计研究
4.1 规范会计研究
4.1.1 规范会计研究的理论基础
4.1.2 规范会计研究特点及方法
4.1.3 规范会计研究优缺点分析
4.2 实证会计研究
……
第5章 会计的本质属性与会计的“国际化”和“国家化”
第6章 会计与环境及有中国特色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
第7章 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
第8章 会计对象及其要素
第9章 会计的职能与目标
第10章 会计程序与方法
会计应用理论篇
第11章 财务会计概念框架
第12章 会计准则理论
第13章 会计行为理论与会计信息失真
新世纪的会计问题研究篇
第14章 新世纪变化的环境与会计的变化
第15章 “会计无用论”与会计的未来发展
第16章 会计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会计理论》作者介绍:
吴水澎,现为厦门大学管理学院会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厦门大学会计系系主任、经济学院副院长、研究生院副院长、总会计师、副校长、校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兼任中国会计教授会名誉会长、中国金融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国会计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会计学会副会长、厦门市会计学会会长等职;任20多所兄弟院校的兼职教授或名誉教授。至今已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近百篇,个人著、主编、参编的专著、教材达30余部。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学和科研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省、市、学校的奖励。